北大经院科研 | “2020中国信用建设优秀论文学术交流会暨获奖论文颁奖仪式”举行 
			  
			  
			      发布时间::2020-09-26 
			  
			  
			      
2020年9月12日上午,2020中国信用建设优秀论文学术交流会暨获奖论文颁奖仪式,以线上会议的方式顺利举行。
 
“中国信用建设优秀论文征集大赛”作为“中国信用4·16高峰论坛”的系列活动,已历时16年。本次交流会活动由中国信用4·16高峰论坛组委会、全国高校信用教育联盟、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信用研究中心联合主办,北京大学信用文化协会承办。受疫情影响,大赛组委会研究决定本次会议采用线上形式,在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设置主会场,邀请部分评审委员到场,其余嘉宾和参会代表通过线上视频参与会议。
 
本次会议由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信用研究中心副主任杜丽群主持,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信用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章政,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大树作为评委参与现场讨论,第9、10、11届全国政协委员童石军、上海市信用服务行业协会前秘书长饶明华等嘉宾线上出席会议并参加讨论。
 
章政在致辞中指出,中国抗击疫情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这个胜利实际上是宏观调控对市场放任的胜利、是集体主义对个人主义的胜利、是科学对瘟疫的胜利。通过这场疫情的生死考验,进一步加深了我们对于理性、人性、德性关系的思考。他表示,德性问题就是信用问题,值此之际举行这场论文学术交流会对信用内涵和特征进行深入的探讨交流,有着特殊的意义和价值。
 
会议中,部分获奖论文作者进行报告,简明扼要地展示了其论文所关注的信用问题与研究成果,评委老师进行了精彩的点评,并就论文中的具体问题与作者们进行了友好深入的探讨,在肯定论文的学术价值的同时也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童石军在总结发言中指出,信用建设关乎民族发展、关乎国家建设,需要引起重视。他肯定了北京大学中国信用研究中心的工作和此次学术交流会的意义,希望北大在信用建设领域发挥引领作用。
 

 
会议最后,举行了获奖优秀论文颁奖仪式,共有25篇论文获奖。获奖论文的内容涉及信用秩序、信用立法、信用评估、失信惩戒、农户信用、商业信用、信用修复、网络信用、征信体系、信用消费、国际比较等诸多方面,总体上反映了当前我国信用制度建设的现状和问题。
 
	
		
			| 
			 类别 
			 | 
			
			 论文题目 
			 | 
			
			 作者 
			 | 
			
			 单位名称 
			 | 
		
		
			| 
			 一等奖 
			 | 
			
			 空缺 
			 | 
			  | 
			  | 
		
		
			| 
			   
			  
			二等奖 
			  
			  
			 | 
			
			 声誉效应还是寒蝉效应?--信用秩序强化与区域生产率增长 
			 | 
			
			 陈海盛 
			 | 
			
			 浙江省信用中心 
			 | 
		
		
			| 
			 大数据背景下基于互联网平台的个人征信体系建设研究 
			 | 
			
			 叶胤祎 
			 |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 
			 | 
		
		
			| 
			 在线教育企业信用评级研究 
			 | 
			
			 刘琳 
			 | 
			
			 新华社瞭望智库 
			 | 
		
		
			| 
			 失信被执行人信用修复制度的错配规避——基于生命周期原理 
			 | 
			
			 吴姗、何佳瑜 
			 | 
			
			 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人民法院 
			 | 
		
		
			| 
			 新冠肺炎疫情信用政策实施成效的比较分析 
			 | 
			
			 李鑫 
			 | 
			
			 江苏省战略与发展研究中心 
			 | 
		
		
			| 
			 三等奖 
			 | 
			
			 失信惩戒措施的合宪性控制 
			 | 
			
			 刘宇飞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 
			 | 
		
		
			| 
			 中国个人征信系统及公众了解度作用与发展建议研究 
			 | 
			
			 李亦丁、贾梦辰 
			 |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 
			 | 
		
		
			| 
			 宗族文化对商业信用环境影响--基于浙江地级市经验研究 
			 | 
			
			 陈海盛 
			 | 
			
			 浙江省信用中心 
			 | 
		
		
			| 
			 债项评级、企业规模与企业背景——基于投资者选择的角度 
			 | 
			
			 王欢、耿得科、王时雨 
			 | 
			
			 河南大学经济学院 
			 | 
		
		
			| 
			 企业社会责任表现能带来更多的商业信用吗 
			 | 
			
			 陈越、李志成 
			 | 
			
			 河南大学经济学院 
			 | 
		
		
			| 
			 农户信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以宁夏某村为例 
			 | 
			
			 李双彤、张红 
			 |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 
			 | 
		
		
			| 
			 大学生互联网消费信贷信用风险影响因素研究——以蚂蚁花呗为例 
			 | 
			
			 蔡泽宝 
			 |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 
		
		
			| 
			 基于logit模型的供应链企业信用风险分析 
			 | 
			
			 马鹏飞、刘松 
			 |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 
			 | 
		
		
			| 
			 社会网络变迁与信用建设再造 
			 | 
			
			 杜朝运 
			 |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泉州经贸学院 
			 | 
		
		
			| 
			 在法治框架内完善信用奖惩机制研究与构想 
			 | 
			
			 施歌 
			 | 
			
			 江苏省发展与研究战略中心公共信用信息中心 
			 | 
		
		
			| 
			 优秀奖 
			 | 
			
			 区块链技术与社会信用体系的结合对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重要性 
			 | 
			
			 何其欢 
			 | 
			
			 神奈川工科大学 情报工学科(汉译:信息工程) 
			 | 
		
		
			| 
			 新冠肺炎疫情下,中美社会信用体系的优劣性分析 
			 | 
			
			 何其欢(第一作者)、刘雯雯(联合作者1)、刘嘉笑(联合作者2) 
			 | 
			
			 神奈川工科大学 情报工学科(何其欢)、青海大学 国际经济与贸易(刘雯雯)、西安工程大学  通信工程(刘嘉笑) 
			 | 
		
		
			| 
			 刍议健全完善失信联合惩戒和信用修复制度促进司法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四个维度 
			 | 
			
			 王玉洲 
			 | 
			
			 河南省新乡市公安局耿黄分局 
			 | 
		
		
			| 
			 “分有区块链”的网络信用价值 
			 | 
			
			 李兴春 
			 | 
			
			 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综合行政执法局 
			 | 
		
		
			| 
			 推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服务乡村振兴的路径探析 
			 | 
			
			 韩筱宇 
			 | 
			
			 人民银行通辽市中心支行 
			 | 
		
		
			| 
			 信用赋能防疫情、保经济、促发展——浅谈信用管理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的应用 
			 | 
			
			 姜超 
			 | 
			
			 陕西中天信用管理有限公司 
			 | 
		
		
			| 
			 人工智能时代下的信用发展与创新 
			 | 
			
			 刘长泰 
			 | 
			
			 河北工程大学 
			 | 
		
		
			| 
			 大数据视角下中国地方信用立法现状的实证研究 
			 | 
			
			 于晓航 
			 | 
			
			 兰州大学 
			 | 
		
		
			| 
			 大数据时代个人信用信息认知及保护意识调查分析——基于天津高校的数据 
			 | 
			
			 张杰、石嵩、李金胜 
			 | 
			
			 天津财经大学 
			 | 
		
		
			| 
			  解析债市信用风险预警分析新工具——中债市场隐含评级 
			 | 
			
			 姜超 
			 | 
			
			 陕西中天信用管理有限公司 
			 | 
		
	
供稿 | 北京大学中国信用研究中心
美编 | 山竹
责编 | 量子、禾雨、予天